文章的意义在于与自己的灵魂对话
漫漫人生路,有无数个关口,感觉就像一场梦一样。
在我小的时候,我和父亲最经常的交流方式,就是在饭桌上闲聊。不过,当时很多话题现在都已尘封在模糊的记忆之中,只留下一些只言片语的零碎片段。但是我印象最深的,就是他经常跟我说,“三穷三富不到老”。当时年少轻狂,不知话中深意,只觉得父亲保守消极,凡事只有自己经历过之后,方才知道人生的哲理往往就蕴含在最朴素的话语之中。人生已过半,但心情却已入凡已久,往事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,年少时的意气风发,青年时的外柔内傲,中年时的蹒跚徘徊,如同两岸青山一样,渐渐地远离我而去。
我最喜欢的,是林语堂先生那篇著名的《人生如诗》,从学生时代开始至今都是如此。后来仔细想一想,那是年轻时候浪漫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我灵魂中烙下的印记,感佩林先生文章中流淌着的哲学韵律和人生感悟,居然可以把人生说得如此的透彻。如果说建构主义是机械的结构功能导向,解构主义或者后现代性是一把冷酷缺乏情感的理性之刃,那么林先生的思想浑然天成,不露一丝的矫揉造作,历史的宏大、细节的细腻、感情的真挚如同溪水那般汇入了他的文字之中,就如同先生自己说的,“如同自然,是这是我们能给作家或者思想家的最高褒奖”,诚大师之精华也。
其实,我以前也会写一点博客文章之类的,但都没有坚持下去。回想起来,一是缺乏写作的动力,其实也是自己内心浮躁的表现,没有真正理性地审视自己,而是把写博客当成了一种抒发情绪的途径,仅此而已。二来徘徊于知识与文字之间无法抉择,大学时受解构主义思想影响太深,但又没有学深只是一些皮毛,由于当时的现实和环境,陷入了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逻辑悖论,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年轻时代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现在想来,的确是缺乏自我审视和自我教育。
在经历了诸多的人生磨练和洗礼之后,我明白了人最重要的是初心,就是要回归到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般的纯洁和纯粹。写文章就像人说话一样,首先是自我对话、自我教育,然后在更高层次上与自己的灵魂对话,从而找到真知和真理。在这个世界里,没有其他人,只有自己,就像先生说的“如同自然“一般。我会在博客中记录我的思想、学习和生活,在漫漫长路上继续前行,朝着自然飞奔而去。